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 | 下载28

目的:评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更换脉冲发生器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方法:研究入选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的患者.比较首次植入时、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的经静脉除颤导线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308例患者成功施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男性205例,平均年龄(59.05±14.45)岁,脉冲发生器使用时间为68.0(54.2~83.3)个月.除6例除颤导线因绝缘层破裂或不完全断裂而追加了新导线外,302例(98.1%)均继续应用原除颤导线.应用原除颤导线的302例患者除颤导线的起搏阈值首次植入时为(0.71±0.49)V/0.50 ms,更换时升高至(1.01±0.88)V/0.50 ms,R波感知振幅由首次植入时(15.38±6.46)mV下降至(12.13±6.48)mV,阻抗由首次植入时(867.66±318.21)Ω降低至(702.05±260.87)Ω,P均<0.001.以导线固定方式进行分组,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搏阈值在首次植入时[(0.93±0.84)V/0.50 ms vs.(0.64±0.25)V/0.50 ms,P=0.008]和更换时[(1.15±0.98)V/0.50 ms vs.(0.90±0.72)V/0.50 ms,P=0.036]均略高于被动固定导线组.两组在更换时的起搏阈值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增幅为0.2 V/0.50 ms,但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

作者:牛红霞;张妮潇;蔡敏思;申玉静;陈柯萍;任晓庆;侯翠红;樊晓寒;华伟;张澍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20 年 3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 | 下载:28
作者:
牛红霞;张妮潇;蔡敏思;申玉静;陈柯萍;任晓庆;侯翠红;樊晓寒;华伟;张澍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年 35卷 6期
标签:
除颤器 导线 起搏阈值 参数 稳定性
目的:评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更换脉冲发生器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方法:研究入选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的患者.比较首次植入时、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的经静脉除颤导线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308例患者成功施行ICD/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术,男性205例,平均年龄(59.05±14.45)岁,脉冲发生器使用时间为68.0(54.2~83.3)个月.除6例除颤导线因绝缘层破裂或不完全断裂而追加了新导线外,302例(98.1%)均继续应用原除颤导线.应用原除颤导线的302例患者除颤导线的起搏阈值首次植入时为(0.71±0.49)V/0.50 ms,更换时升高至(1.01±0.88)V/0.50 ms,R波感知振幅由首次植入时(15.38±6.46)mV下降至(12.13±6.48)mV,阻抗由首次植入时(867.66±318.21)Ω降低至(702.05±260.87)Ω,P均<0.001.以导线固定方式进行分组,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搏阈值在首次植入时[(0.93±0.84)V/0.50 ms vs.(0.64±0.25)V/0.50 ms,P=0.008]和更换时[(1.15±0.98)V/0.50 ms vs.(0.90±0.72)V/0.50 ms,P=0.036]均略高于被动固定导线组.两组在更换时的起搏阈值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增幅为0.2 V/0.50 ms,但主动固定导线组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