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0 | 下载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模型对照组(C).HIE组(HIE);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观察脑皮层和海马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 N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分别为0.28±0.02、0.29±0.02;C组为0.29±0.02、0.30±0.02;HIE组为0.38±0.04、0.40±0.06;HIE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与N组、C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N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可能参与HIE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

作者:李敦臣;刘钢;殷宪敏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 年 19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0 | 下载:0
作者:
李敦臣;刘钢;殷宪敏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 年 19卷 4期
标签:
蛋白激酶C 缺氧缺血性脑病 膜转位 大鼠 Protein kinase C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embrane translocation Rat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模型对照组(C).HIE组(HIE);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观察脑皮层和海马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 N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分别为0.28±0.02、0.29±0.02;C组为0.29±0.02、0.30±0.02;HIE组为0.38±0.04、0.40±0.06;HIE组皮层、海马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与N组、C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N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可能参与HIE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