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16 | 下载100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在识别喜悦表情时前额叶-杏仁核最优效能连接模式,并以此探讨抑郁症前额叶-杏仁核情绪加工可能的异常机制.方法 利用脑磁图检测20例抑郁症患者及20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的脑部反应.通过动态因果模型方法选出最优模型,并比较抑郁症组及对照组的效能连接变化.结果 贝叶斯模型选择结果显示,总体最优模型的特征是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两两存在自上而下的调节连接,模型超越概率为0.41.最优模型中固有连接水平出现组间差异,在固有连接水平上,抑郁症组右侧杏仁核-前扣带回的前向连接显著减弱(t=-2.50,P=0.016),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的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37,P=0.022),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10,P=0.04).结论 抑郁症患者右侧半球自下而上的固有连接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负性偏向有关;而抑郁症患者处理喜悦面孔时前额叶—杏仁核调制连接并未出现明显异常.

作者:花玲玲;姚志剑;李浩然;汤浩;阎锐;陈建淮;卢青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年 2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16 | 下载:100
作者:
花玲玲;姚志剑;李浩然;汤浩;阎锐;陈建淮;卢青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年 23卷 1期
标签:
抑郁症 情绪面孔 脑磁图 动态因果模型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Emotional face Magnetoencephalography Dynamic causal model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在识别喜悦表情时前额叶-杏仁核最优效能连接模式,并以此探讨抑郁症前额叶-杏仁核情绪加工可能的异常机制.方法 利用脑磁图检测20例抑郁症患者及20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的脑部反应.通过动态因果模型方法选出最优模型,并比较抑郁症组及对照组的效能连接变化.结果 贝叶斯模型选择结果显示,总体最优模型的特征是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两两存在自上而下的调节连接,模型超越概率为0.41.最优模型中固有连接水平出现组间差异,在固有连接水平上,抑郁症组右侧杏仁核-前扣带回的前向连接显著减弱(t=-2.50,P=0.016),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的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37,P=0.022),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10,P=0.04).结论 抑郁症患者右侧半球自下而上的固有连接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负性偏向有关;而抑郁症患者处理喜悦面孔时前额叶—杏仁核调制连接并未出现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