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5 | 下载0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 0、30 min和1、1 2、24 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按常规方法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成虫体表的变化.结果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主要为虫体表形成泡状结构的薄壁隆起;给药10 min,敏感株雄虫皮层可见较多小泡状物,而抗性株则少见;1 h后,敏感株虫体表可见大量的泡状物,泡状物溃破可形成皮层损伤灶,抗性株仅见少量的泡状物;24 h后,敏感株雄虫体表完全受损,部分皮层剥落,暴露出肌肉层,而抗性株仅见少量泡状物和破损的泡状物.给药1 h后,敏感株雌虫开始出现少量泡状物,抗性株雌虫体表未见泡状损伤;12 h后,敏感株雌虫泡状物数量增加,抗性株仅在有限区域见少量泡状物.结论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体表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株的损伤程度重于抗性株,雄虫重于雌虫.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 Coles;MJ Doenhoff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3 年 15卷 4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5 | 下载:0
作者: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 Coles;MJ Doenhoff
来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3 年 15卷 4期
标签: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成虫皮层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 0、30 min和1、1 2、24 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按常规方法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成虫体表的变化.结果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主要为虫体表形成泡状结构的薄壁隆起;给药10 min,敏感株雄虫皮层可见较多小泡状物,而抗性株则少见;1 h后,敏感株虫体表可见大量的泡状物,泡状物溃破可形成皮层损伤灶,抗性株仅见少量的泡状物;24 h后,敏感株雄虫体表完全受损,部分皮层剥落,暴露出肌肉层,而抗性株仅见少量泡状物和破损的泡状物.给药1 h后,敏感株雌虫开始出现少量泡状物,抗性株雌虫体表未见泡状损伤;12 h后,敏感株雌虫泡状物数量增加,抗性株仅在有限区域见少量泡状物.结论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体表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株的损伤程度重于抗性株,雄虫重于雌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