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12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果.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观察外源性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Hb)、L-半胱氨酸(L-cyst)、左旋精氨酸(L-arg)和硫酸亚铁(FeSO4)及其不同组合,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用的阻断效应.结果 经0.06、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8.3±1.1)%、(6.26±2.3)%和(9.3±1.0)%,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0.50、1.00 mmol/L和2.00mmol/LSNP作用后,尾蚴死亡率分别为(23.5±3.9)%、(46.0±1.1)%和(59.4±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P<0.05).在加入2.00mmol/L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FeSO4、L-cyst、L-arg、FeSO4+L-cyst、FeSO4+L-arg、L-arg+L-cyst,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30.1±1.2)%、(45.1±1.4)%、(31.1±1.3)%、(34.2±3.1)%、(47.8±2.0)%、(49.1±0.6)%、(44.

作者:周书林;黄春兰;赵劲松;唐小牛;王少圣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12
作者:
周书林;黄春兰;赵劲松;唐小牛;王少圣
来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 年 25卷 6期
标签:
日本血吸虫 尾蚴 外源性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抑制剂 杀灭作用 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 Exogenous NO NO inhibitor Killing effect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果.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观察外源性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Hb)、L-半胱氨酸(L-cyst)、左旋精氨酸(L-arg)和硫酸亚铁(FeSO4)及其不同组合,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用的阻断效应.结果 经0.06、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8.3±1.1)%、(6.26±2.3)%和(9.3±1.0)%,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0.50、1.00 mmol/L和2.00mmol/LSNP作用后,尾蚴死亡率分别为(23.5±3.9)%、(46.0±1.1)%和(59.4±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P<0.05).在加入2.00mmol/L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FeSO4、L-cyst、L-arg、FeSO4+L-cyst、FeSO4+L-arg、L-arg+L-cyst,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30.1±1.2)%、(45.1±1.4)%、(31.1±1.3)%、(34.2±3.1)%、(47.8±2.0)%、(49.1±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