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69

目的 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慢、快径的特性.方法 入选2009-2015年在我院住院并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从568例能够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通过程控起搏、自律性刺激或自然发生的AVNRT患者中,筛选出26例同时合并典型和非典型AVNRT的患者,年龄28~63(40.7±10.3)岁,其中女性14例(53.8%).通过直接测量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的传导间期,间接推算两种心动过速时快径传导时间,比较二者的差异,验证心动过速时经同一快径传导的假设.结果 在典型ANVRT及非典型AVNRT时,心动过速周长(CL)分别为(368.9±43.1)ms、(372.6±41.8)ms;心房最早逆传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CSO)比例分别为58%、67%;16例(61.5%)患者为快-慢型;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快径逆传与前传时间差别为(21.68±10.3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和非典型AVNRT时并不完全通过同一快径逆传或前传.

作者:林创标;伍于斌;陈伟;路华;候乐菲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 年 1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69
作者:
林创标;伍于斌;陈伟;路华;候乐菲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 年 15卷 1期
标签:
房室结 希氏束 冠状静脉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 node Bundle of His Coronary sinus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dia
目的 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慢、快径的特性.方法 入选2009-2015年在我院住院并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从568例能够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通过程控起搏、自律性刺激或自然发生的AVNRT患者中,筛选出26例同时合并典型和非典型AVNRT的患者,年龄28~63(40.7±10.3)岁,其中女性14例(53.8%).通过直接测量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的传导间期,间接推算两种心动过速时快径传导时间,比较二者的差异,验证心动过速时经同一快径传导的假设.结果 在典型ANVRT及非典型AVNRT时,心动过速周长(CL)分别为(368.9±43.1)ms、(372.6±41.8)ms;心房最早逆传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CSO)比例分别为58%、67%;16例(61.5%)患者为快-慢型;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快径逆传与前传时间差别为(21.68±10.3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和非典型AVNRT时并不完全通过同一快径逆传或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