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0 | 下载303

目的 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经皮介入治疗10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65例,女性40例,共有冠状动脉瘘150支,单支63例(60.00%),两支40例(38.10%),三支2例(1.90%).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3支(42.00%),前降支-肺动脉瘘70支(46.67%),前降支-左心房瘘10支(6.67%),回旋支-肺动脉瘘5支(3.33%),回旋支-左心房瘘1支(0.67%),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支(0.67%).冠状动脉瘘直径(8.59±5.18)mm,弹簧圈封堵10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1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75例(71.43%),其中20例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30例存在残余分流(28.57%),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可见4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定期随访,22例(包含2例定期随访患者,20例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分流.75例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较前减小,左心房[(31.61±4.09)mm比(32.78±5.08)mm,P<0.05];左心室[(44.79±5.28)mm比(49.14±5.05)mm,P<0.05];右心室[(18.27±2.26)mm比(19.78±3.55)mm,P<0.05].结论 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是一种有效

作者:张涵;尹小龙;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薛强;戴海龙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 年 18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0 | 下载:303
作者:
张涵;尹小龙;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薛强;戴海龙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 年 18卷 8期
标签: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
目的 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经皮介入治疗10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65例,女性40例,共有冠状动脉瘘150支,单支63例(60.00%),两支40例(38.10%),三支2例(1.90%).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3支(42.00%),前降支-肺动脉瘘70支(46.67%),前降支-左心房瘘10支(6.67%),回旋支-肺动脉瘘5支(3.33%),回旋支-左心房瘘1支(0.67%),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支(0.67%).冠状动脉瘘直径(8.59±5.18)mm,弹簧圈封堵10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1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75例(71.43%),其中20例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30例存在残余分流(28.57%),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可见4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定期随访,22例(包含2例定期随访患者,20例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分流.75例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较前减小,左心房[(31.61±4.09)mm比(32.78±5.08)mm,P<0.05];左心室[(44.79±5.28)mm比(49.14±5.05)mm,P<0.05];右心室[(18.27±2.26)mm比(19.78±3.55)mm,P<0.05].结论 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是一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