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8 | 下载27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DCM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频率调至60~70次/min,A-V间期在窦房结功能异常者调至170~200ms、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窦房结功能异常者调至120~150 ms.并继续给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对伴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访观察0.5~8年.结果2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频发室性早搏显著减少.心功能平均改善达1.5级(P<0.05),6min步行距离由平均309 m增加至417m(P<0.05).心排血量(CO)在初期明显增加(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P<0.01),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月、6月后心胸比率、LVEDD、LVESD逐渐减小(P<0.05),CO、LVEF仍得以改善,尤其是在3月时LVEF改善显著(P<0.001).结论双腔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并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联合治疗的一部分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作者:李德才;程瑞洪;李文远;欧宁;冉斌;高德奎;李金生;王庆旭;黄明礼;唐焕君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 年 9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8 | 下载:27
作者:
李德才;程瑞洪;李文远;欧宁;冉斌;高德奎;李金生;王庆旭;黄明礼;唐焕君
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 年 9卷 6期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 双腔起搏器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DCM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频率调至60~70次/min,A-V间期在窦房结功能异常者调至170~200ms、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窦房结功能异常者调至120~150 ms.并继续给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对伴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访观察0.5~8年.结果2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频发室性早搏显著减少.心功能平均改善达1.5级(P<0.05),6min步行距离由平均309 m增加至417m(P<0.05).心排血量(CO)在初期明显增加(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P<0.01),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月、6月后心胸比率、LVEDD、LVESD逐渐减小(P<0.05),CO、LVEF仍得以改善,尤其是在3月时LVEF改善显著(P<0.001).结论双腔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并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联合治疗的一部分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