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0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x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x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学生(t值分别为6.99,6.78,8.04,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学生儿童期各虐待因子与实施网络欺凌状况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11,0.05,10.08,0.06,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增

作者:田苗;马自芳;薛钟瑜;宋雅琼;李甄娅;王庆文;曹晓琪;王莉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 年 4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0
作者:
田苗;马自芳;薛钟瑜;宋雅琼;李甄娅;王庆文;曹晓琪;王莉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年 41卷 1期
标签:
虐待儿童 因特网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x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x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学生(t值分别为6.99,6.78,8.04,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学生儿童期各虐待因子与实施网络欺凌状况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11,0.05,10.08,0.06,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