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710 | 下载0

目的 了解南京市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以及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校园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18所高校5 718名有过性行为的男大学生,线上自助填写问卷,对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7.8%,高危性行为的比例为6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大学生中性取向为双性恋(OR=1.61)、不确定(OR=2.41)以及异性恋(OR=1.47)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同性恋;首次性行为年龄≤14岁(OR=2.71)、15~17岁(OR=1.87)、18~20岁(OR=1.35)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的年龄组;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性行为(OR=1.80)、吸过毒(OR=4.28)、最近1年诊断过性病(OR=3.34)者发生高危性行为比例较高.最近1年有固定配偶和同居朋友(OR=0.25)、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OR=0.81)、艾滋病知识知晓(OR=0.65)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偏低.结论 南京市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高危性行为比例高.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的意识.

作者:刘黎;吴苏姝;石红杰;朱正平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 年 4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710 | 下载:0
作者:
刘黎;吴苏姝;石红杰;朱正平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年 41卷 8期
标签:
性行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教育 回归分析 学生 男(雄)性
目的 了解南京市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以及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校园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18所高校5 718名有过性行为的男大学生,线上自助填写问卷,对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7.8%,高危性行为的比例为6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大学生中性取向为双性恋(OR=1.61)、不确定(OR=2.41)以及异性恋(OR=1.47)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同性恋;首次性行为年龄≤14岁(OR=2.71)、15~17岁(OR=1.87)、18~20岁(OR=1.35)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的年龄组;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性行为(OR=1.80)、吸过毒(OR=4.28)、最近1年诊断过性病(OR=3.34)者发生高危性行为比例较高.最近1年有固定配偶和同居朋友(OR=0.25)、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OR=0.81)、艾滋病知识知晓(OR=0.65)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偏低.结论 南京市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高危性行为比例高.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