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0

目的 识别医学生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于2018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整群抽取2 014名医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自编手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危害行为评价以及抑郁症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分析吸烟、饮酒、自杀、睡眠障碍、手机依赖、缺乏运动等6种健康危害行为潜在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为物质依赖组(8.4%)、手机依赖组(22.4%)和低危风险组(69.2%)3个潜在类别.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及朋友个数之间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37,19.07,12.05,6.64,14.28,19.35,20.61,26.3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专业、年级、独生子女及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以及朋友个数后,手机依赖组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β=1.75,P<0.01).结论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呈现类别分布,各潜类别健康危害行为与抑郁症状关联不同.提示学校卫生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应针对医学生不同类别的健康危害行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进行分层干预,缓解抑郁症

作者:杨娅娟;徐洪吕;王颖;谢阳;邹立巍;李婷婷;陶舒曼;伍晓艳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1 年 42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0
作者:
杨娅娟;徐洪吕;王颖;谢阳;邹立巍;李婷婷;陶舒曼;伍晓艳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年 42卷 4期
标签:
精神卫生 危险行为 抑郁 回归分析 学生
目的 识别医学生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于2018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整群抽取2 014名医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自编手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危害行为评价以及抑郁症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分析吸烟、饮酒、自杀、睡眠障碍、手机依赖、缺乏运动等6种健康危害行为潜在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为物质依赖组(8.4%)、手机依赖组(22.4%)和低危风险组(69.2%)3个潜在类别.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及朋友个数之间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37,19.07,12.05,6.64,14.28,19.35,20.61,26.3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专业、年级、独生子女及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以及朋友个数后,手机依赖组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β=1.75,P<0.01).结论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呈现类别分布,各潜类别健康危害行为与抑郁症状关联不同.提示学校卫生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应针对医学生不同类别的健康危害行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进行分层干预,缓解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