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74

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最后入选228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 分为CIMT正常组(n=970),CIMT增厚组(n=523),颈动脉斑块组(n=793),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UA等指标,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变量的差异性,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CIMT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之间年龄、性别、SBP、DBP、BMI、心率、FBG、HbA1c、UA、TC、TG、LDL-C、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MPV、PDW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40~60岁,60~80岁)、HbA1c是CIMT增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1、8.57、1.53;增龄(40~60岁,60~80岁)、男性、HbA1c、LDL-C、UA是颈动脉斑块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8.21、45.85、1.74、1.79、3.02、1.33.结论 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其中增龄、HbA1c与CIMT增厚及

作者:郑香;肖接承;刘丹;蒋廷波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 年 3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74
作者:
郑香;肖接承;刘丹;蒋廷波
来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 年 30卷 3期
标签:
体检人群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最后入选228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 分为CIMT正常组(n=970),CIMT增厚组(n=523),颈动脉斑块组(n=793),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UA等指标,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变量的差异性,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CIMT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之间年龄、性别、SBP、DBP、BMI、心率、FBG、HbA1c、UA、TC、TG、LDL-C、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MPV、PDW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40~60岁,60~80岁)、HbA1c是CIMT增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1、8.57、1.53;增龄(40~60岁,60~80岁)、男性、HbA1c、LDL-C、UA是颈动脉斑块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8.21、45.85、1.74、1.79、3.02、1.33.结论 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其中增龄、HbA1c与CIMT增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