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89 | 下载21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制备处方并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采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HPLC法测定HepG2细胞的雷公藤红素细胞摄取量;MTT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最优处方为超声强度15% (10 min);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1;药物与脂质质量比1:30;DSPE-PEG摩尔百分比5.4%.制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粒径为(143.2土2.4)nm,包封率为(97.3±1.4)%,形态较均一且在4℃可稳定放置20 d.蔗糖相比于海藻糖和甘露醇具有更好的冻干保护作用,其与总脂质量比为1∶1时,冻干复溶后雷公藤红素的包封率在90%以上.在37℃、pH 7.4的释放介质中,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36 h的累积释放率只有30%左右,约为游离雷公藤红素组的一半;与HepG2细胞孵育4h后,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组的细胞摄取量为34.5 ng· μg-1,是游离组的5.3倍;与HepG2细胞孵育24 h后,测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IC50值为0.83 μg·mL-1,降低到游离组的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稳定、形态均一、分散较好、包封率高的长循环雷公藤红素脂质体,该脂质体在体外可以延缓药物释放,提高细胞摄取量,增强细胞毒性.

作者:陈欣妍;李歆;王皓南;胡俊杰;郑国华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2019 年 2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89 | 下载:21
作者:
陈欣妍;李歆;王皓南;胡俊杰;郑国华
来源:
中国新药杂志 2019 年 28卷 4期
标签:
雷公藤红素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体外释放 细胞摄取 细胞毒性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制备处方并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采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HPLC法测定HepG2细胞的雷公藤红素细胞摄取量;MTT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最优处方为超声强度15% (10 min);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1;药物与脂质质量比1:30;DSPE-PEG摩尔百分比5.4%.制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粒径为(143.2土2.4)nm,包封率为(97.3±1.4)%,形态较均一且在4℃可稳定放置20 d.蔗糖相比于海藻糖和甘露醇具有更好的冻干保护作用,其与总脂质量比为1∶1时,冻干复溶后雷公藤红素的包封率在90%以上.在37℃、pH 7.4的释放介质中,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36 h的累积释放率只有30%左右,约为游离雷公藤红素组的一半;与HepG2细胞孵育4h后,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组的细胞摄取量为34.5 ng· μg-1,是游离组的5.3倍;与HepG2细胞孵育24 h后,测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IC50值为0.83 μg·mL-1,降低到游离组的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稳定、形态均一、分散较好、包封率高的长循环雷公藤红素脂质体,该脂质体在体外可以延缓药物释放,提高细胞摄取量,增强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