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96 | 下载441

目的 探讨LRB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例LRBA缺陷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等评估以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分析,对检测到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例1,男,13岁,主要表现为反复PLT、Hb下降6年余,反复真菌感染,持续EBV血症,生长发育迟缓和肝脾肿大;例2,男,3个月2d,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反复PLT下降.2例确诊年龄分别为13岁和4个月.2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提示初始B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记忆性B细胞比例降低.其他免疫表型包括:例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下降,CD3+T和CD8+T淋巴细胞增多,CD4+T、B和NK淋巴细胞减少,初始CD4+和CD8+T细胞比例下降,中央记忆性CD4+T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例2,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升高.2例均为LRB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为c.1933C>T(p.R645X)杂合突变和Exon 29缺失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为c.3778G>C (p.A1260P)和c.1570G>A(p.G524S)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好转中;例1未移植,对症治疗中.结论 LRBA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

作者:刘璐瑶;王莹;董小龙;林丽;孙金峤;王晓川

来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9 年 14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96 | 下载:441
作者:
刘璐瑶;王莹;董小龙;林丽;孙金峤;王晓川
来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9 年 14卷 1期
标签:
LRBA缺陷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 探讨LRB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例LRBA缺陷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等评估以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分析,对检测到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例1,男,13岁,主要表现为反复PLT、Hb下降6年余,反复真菌感染,持续EBV血症,生长发育迟缓和肝脾肿大;例2,男,3个月2d,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反复PLT下降.2例确诊年龄分别为13岁和4个月.2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提示初始B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记忆性B细胞比例降低.其他免疫表型包括:例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下降,CD3+T和CD8+T淋巴细胞增多,CD4+T、B和NK淋巴细胞减少,初始CD4+和CD8+T细胞比例下降,中央记忆性CD4+T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例2,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升高.2例均为LRB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为c.1933C>T(p.R645X)杂合突变和Exon 29缺失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为c.3778G>C (p.A1260P)和c.1570G>A(p.G524S)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好转中;例1未移植,对症治疗中.结论 LRBA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