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5 | 下载13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RVOT和右室(RV)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流,对比分析动作电位及离子流的特性.结果 RVOT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表现出复极离散度较RV大.在单细胞电流的记录中,RVOT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离散度较RV心肌细胞大.在稳态电流中,RVOT心肌细胞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NSCC)小于RV心肌细胞的NSCC,甚至某些RVOT心肌细胞缺乏NSCC,与之对应的是心肌细胞较长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并记录到早期后除极(EAD).当激活NSCC后,可使RVOT心肌细胞较长的APD缩短.激活的NSCC可以消除在RVOT记录到的EAD.结论 RVOT心肌细胞的复极离散度和APD的离散大,此易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NSCC较小或缺如是RVOT心肌细胞APD延长,并且产生EAD的原因.

作者:宋艳东;杨新春;刘泰槰;顾忠伟;李志忠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 年 2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5 | 下载:13
作者:
宋艳东;杨新春;刘泰槰;顾忠伟;李志忠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 年 21卷 1期
标签:
电生理学 右室流出道 心律失常 非特异性阳离子流 早后去极化 折返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RVOT和右室(RV)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流,对比分析动作电位及离子流的特性.结果 RVOT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表现出复极离散度较RV大.在单细胞电流的记录中,RVOT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离散度较RV心肌细胞大.在稳态电流中,RVOT心肌细胞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NSCC)小于RV心肌细胞的NSCC,甚至某些RVOT心肌细胞缺乏NSCC,与之对应的是心肌细胞较长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并记录到早期后除极(EAD).当激活NSCC后,可使RVOT心肌细胞较长的APD缩短.激活的NSCC可以消除在RVOT记录到的EAD.结论 RVOT心肌细胞的复极离散度和APD的离散大,此易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NSCC较小或缺如是RVOT心肌细胞APD延长,并且产生EAD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