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5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122例心肌梗死患者AVB的发生率及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演变过程和最终预后.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20例发生AVB(16.4%).17例发生于下/后心肌梗死者,3例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按AVB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早发组(发病8h内,n=8)和晚发组(发病8h后,n=12),晚发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早发组(25%vs 83.3%,P<0.05);早发组对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治疗反应较好(P<0.05);早发组Ⅲ度AVB 7例、Ⅱ度AVB 1例,持续时间短.晚发组Ⅰ度AVB 5例、Ⅱ度AVB 6例、Ⅲ度AVB 1例,持续时间长;早发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晚发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病人中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AVB;8 h之内发生的AVB以Ⅲ度AVB为主,早期发生的AVB患者预后好.

作者:雷玉华;张复贵;李元红;黄浩;及心;向家培;华晓芳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51
作者:
雷玉华;张复贵;李元红;黄浩;及心;向家培;华晓芳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年 25卷 6期
标签: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塞 房室传导阻滞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122例心肌梗死患者AVB的发生率及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演变过程和最终预后.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20例发生AVB(16.4%).17例发生于下/后心肌梗死者,3例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按AVB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早发组(发病8h内,n=8)和晚发组(发病8h后,n=12),晚发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早发组(25%vs 83.3%,P<0.05);早发组对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治疗反应较好(P<0.05);早发组Ⅲ度AVB 7例、Ⅱ度AVB 1例,持续时间短.晚发组Ⅰ度AVB 5例、Ⅱ度AVB 6例、Ⅲ度AVB 1例,持续时间长;早发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晚发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病人中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AVB;8 h之内发生的AVB以Ⅲ度AVB为主,早期发生的AVB患者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