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130

目的 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 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

作者:宋洪勇;刘利峰;殷召;王守力

来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年 1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130
作者:
宋洪勇;刘利峰;殷召;王守力
来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年 13卷 5期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右心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目的 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 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