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0 | 下载20

目的: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将临床新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共同培养24 h 后,分离菌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酚类化合物作用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皱缩不平,细胞壁膜有严重皱折、变薄、剥脱等现象,并且质地变脆,有裂纹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质地疏松,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不连续,有凸起;胞质不均匀,细胞内成分聚集固缩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且形成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光亮区,间成有电子光点和空胞状物.结论:酚类化合物与白色念珠菌作用后,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改变表明了其抗真菌作用,并为其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孙淑娟;娄红祥;李宏建;苏乐群;马斌;葛蔚颖;凌霄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 年 3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0 | 下载:20
作者:
孙淑娟;娄红祥;李宏建;苏乐群;马斌;葛蔚颖;凌霄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 年 36卷 1期
标签:
酚类化合物 白色念珠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目的: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将临床新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共同培养24 h 后,分离菌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酚类化合物作用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皱缩不平,细胞壁膜有严重皱折、变薄、剥脱等现象,并且质地变脆,有裂纹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质地疏松,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不连续,有凸起;胞质不均匀,细胞内成分聚集固缩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且形成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光亮区,间成有电子光点和空胞状物.结论:酚类化合物与白色念珠菌作用后,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改变表明了其抗真菌作用,并为其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