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4 | 下载127

目的 探讨眼弓形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视力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2019年本院眼科确诊的11例眼弓形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11例(12眼)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双眼发病1例.年龄为13~68岁,平均(47.73±17.80)岁,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平均(30.00±18.82)个月.2眼(16.7%)表现为神经视网膜炎,伴Kyrieleis动脉炎;1眼(8.3%)表现为视乳头血管炎;余9眼(75%)均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初始矫正视力(logMAR)为0.30~1.85,平均0.84±0.52;最终矫正视力(logMAR)为0~1.5,平均0.43±0.57.血清学检查,11例(100%)弓形虫IgG抗体滴度升高,2例(18.2%)伴IgM抗体滴度升高,所有患者Witmer Desmonts系数均>1.7眼(58.3%)出现眼部并发症:5眼眼压升高(41.7%),1眼继发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1眼继发黄斑前膜.活动期患者口服驱虫药治疗,6例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随访过程中,1眼复发(8.3%).最终视力与初始视力(P<0.001)、黄斑中心凹受累情况(P<0.001)显著相关,与病程长短、病灶大小及活动性无显著相关.结论 眼弓形虫病临床表现以玻璃体炎症伴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易误诊.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使病灶消退.视力预后与初始视力、黄斑中心凹受累情况相关.

作者:蒋婷婷;王克岩;邬海翔;常青

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 年 2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4 | 下载:127
作者:
蒋婷婷;王克岩;邬海翔;常青
来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 年 21卷 6期
标签:
眼弓形虫病;视网膜脉络膜炎;疾病特征
目的 探讨眼弓形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视力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2019年本院眼科确诊的11例眼弓形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11例(12眼)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双眼发病1例.年龄为13~68岁,平均(47.73±17.80)岁,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平均(30.00±18.82)个月.2眼(16.7%)表现为神经视网膜炎,伴Kyrieleis动脉炎;1眼(8.3%)表现为视乳头血管炎;余9眼(75%)均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初始矫正视力(logMAR)为0.30~1.85,平均0.84±0.52;最终矫正视力(logMAR)为0~1.5,平均0.43±0.57.血清学检查,11例(100%)弓形虫IgG抗体滴度升高,2例(18.2%)伴IgM抗体滴度升高,所有患者Witmer Desmonts系数均>1.7眼(58.3%)出现眼部并发症:5眼眼压升高(41.7%),1眼继发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1眼继发黄斑前膜.活动期患者口服驱虫药治疗,6例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随访过程中,1眼复发(8.3%).最终视力与初始视力(P<0.001)、黄斑中心凹受累情况(P<0.001)显著相关,与病程长短、病灶大小及活动性无显著相关.结论 眼弓形虫病临床表现以玻璃体炎症伴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易误诊.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使病灶消退.视力预后与初始视力、黄斑中心凹受累情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