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0 | 下载4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早期发育斑马鱼心脏及骨骼的毒性。方法:将受精后24 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毒性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100μmol/L的培养基中,分别于培养24、48 h后观察胚胎和幼鱼心脏形态的变化,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将受精后4 d的斑马鱼幼鱼作为骨骼致畸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50μmol/L的培养基中,5 d后处死,采用茜素红对各组斑马鱼骨骼染色,并以显微镜采集图像,观察骨骼染色区域差异。结果: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能力造成了明显不利影响,且胚胎在维甲酸暴露过程中均产生了明显的心脏致畸现象。1~100μmol/L维甲酸均对胚胎和幼鱼产生心脏致畸效应,胚胎和幼鱼表现出的主要畸形特征有心脏形态线性化、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100μmol/L维甲酸可抑制胚胎的孵化能力,且对胚胎和幼鱼造成致死效应,暴露24、48 h后LC50分别为36.44、23.69μmol/L。0.1~50μmol/L维甲酸均使斑马鱼幼鱼脊柱提前骨化,且骨化程度与维甲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具有心脏和骨骼毒性,且与维甲酸的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詹扬;王长梅;韦英杰;贾晓斌

来源:中国药房 2016 年 27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0 | 下载:4
作者:
詹扬;王长梅;韦英杰;贾晓斌
来源:
中国药房 2016 年 27卷 19期
标签:
维甲酸 心脏毒性 骨骼致畸 斑马鱼 胚胎 幼鱼 Retinoic acid Cardiac toxicity Skeletal deformities Danio rerio Embryo Larvae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早期发育斑马鱼心脏及骨骼的毒性。方法:将受精后24 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毒性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100μmol/L的培养基中,分别于培养24、48 h后观察胚胎和幼鱼心脏形态的变化,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将受精后4 d的斑马鱼幼鱼作为骨骼致畸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50μmol/L的培养基中,5 d后处死,采用茜素红对各组斑马鱼骨骼染色,并以显微镜采集图像,观察骨骼染色区域差异。结果: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能力造成了明显不利影响,且胚胎在维甲酸暴露过程中均产生了明显的心脏致畸现象。1~100μmol/L维甲酸均对胚胎和幼鱼产生心脏致畸效应,胚胎和幼鱼表现出的主要畸形特征有心脏形态线性化、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100μmol/L维甲酸可抑制胚胎的孵化能力,且对胚胎和幼鱼造成致死效应,暴露24、48 h后LC50分别为36.44、23.69μmol/L。0.1~50μmol/L维甲酸均使斑马鱼幼鱼脊柱提前骨化,且骨化程度与维甲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具有心脏和骨骼毒性,且与维甲酸的浓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