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9

目的:分析萝藦种子中脂肪油和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萝藦种子中脂肪油和挥发油成分: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20℃,色谱柱初始温度为120℃(程序升温),柱压为80 kPa,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为250℃,质量扫描范围为m/z 50~550,扫描间歇为1.0 s.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分析炒制前后萝藦种子挥发油成分的差异: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 mL/min,顶空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30 min,色谱柱初始温度为80℃(程序升温),柱压为80 kPa,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为210℃,质量扫描范围为m/z 50~550,扫描间歇为1.0 s.结果:从脂肪油中共鉴定出30个成分,其中亚油酸、油酸、棕榈油酸相对含量较高;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个成分,主要为萜烯类成分,其中衣兰油二烯、罗汉柏烯、脱氢香橙烯相对含量较高.炒制后多检测出4-萜烯醇,且二氢香芹醇相对含量较炒制前增加了1倍.结论:该研究基本明确了萝藦种子脂肪油和挥发油主要成分;炒制前后萝藦种子挥发油

作者:胡鹏;蔡静;张园娇;李祥;陈建伟

来源:中国药房 2017 年 28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9
作者:
胡鹏;蔡静;张园娇;李祥;陈建伟
来源:
中国药房 2017 年 28卷 18期
标签:
萝藦种子 脂肪油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Seed of Metaplexis japonica Fatty oil Volatile oil GC-MS HSGC-MS
目的:分析萝藦种子中脂肪油和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萝藦种子中脂肪油和挥发油成分: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20℃,色谱柱初始温度为120℃(程序升温),柱压为80 kPa,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为250℃,质量扫描范围为m/z 50~550,扫描间歇为1.0 s.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分析炒制前后萝藦种子挥发油成分的差异: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 mL/min,顶空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30 min,色谱柱初始温度为80℃(程序升温),柱压为80 kPa,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为210℃,质量扫描范围为m/z 50~550,扫描间歇为1.0 s.结果:从脂肪油中共鉴定出30个成分,其中亚油酸、油酸、棕榈油酸相对含量较高;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个成分,主要为萜烯类成分,其中衣兰油二烯、罗汉柏烯、脱氢香橙烯相对含量较高.炒制后多检测出4-萜烯醇,且二氢香芹醇相对含量较炒制前增加了1倍.结论:该研究基本明确了萝藦种子脂肪油和挥发油主要成分;炒制前后萝藦种子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