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482

目的: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方法:统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儿童误服药物例数、中毒例数、年龄分布及误服药物种类等,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与结论:3年内共发生儿童误服药物644例,约占儿童中毒总数(2 100例)的30%;高发年龄段集中分布在1~4岁;误服最多的药物种类是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和抗癫痫药;排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氯硝西泮(29例)、布洛芬(28例)、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12例).误服原因主要与儿童好动、好奇、爱模仿等行为特点以及药物储放可及性高等有关;误服药物多为家中老年人的常用药及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建议通过减少药物在家中储放时的儿童可及性、设计儿童难以自行打开的药品包装、提高看护人用药依从性等措施,从家庭看护人、政府、医疗机构等各方面有效防范儿童误服药物的发生.

作者:杨奔;胡利华;邢梅;王晓玲

来源:中国药房 2018 年 2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482
作者:
杨奔;胡利华;邢梅;王晓玲
来源:
中国药房 2018 年 29卷 1期
标签:
儿童 误服药物 可及性 行为特点 防范策略 Children Misusage medicine Accessibility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ve strategy
目的: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方法:统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儿童误服药物例数、中毒例数、年龄分布及误服药物种类等,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与结论:3年内共发生儿童误服药物644例,约占儿童中毒总数(2 100例)的30%;高发年龄段集中分布在1~4岁;误服最多的药物种类是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和抗癫痫药;排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氯硝西泮(29例)、布洛芬(28例)、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12例).误服原因主要与儿童好动、好奇、爱模仿等行为特点以及药物储放可及性高等有关;误服药物多为家中老年人的常用药及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建议通过减少药物在家中储放时的儿童可及性、设计儿童难以自行打开的药品包装、提高看护人用药依从性等措施,从家庭看护人、政府、医疗机构等各方面有效防范儿童误服药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