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3 | 下载688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8年10月,收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研究,合计22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日公斤剂量高[SMD=0.62,95%CI(0.29,0.95),P=0.0002]、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低[SMD=-0.90,95%CI(-1.62,-0.18),P=0.01]、肌酐清除率低[SMD=-0.65,95%CI(-1.10,-0.19),P=0.005]、疗程长[SMD=0.45,95%CI(0.18,0.71),P=0.0009]、体质量低[SMD=-0.36,95%CI(-0.60,-0.11),P=0.005]对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结论:血小板基础值低、肌酐清除率低、体质量低,用药疗程长和日公斤剂量高是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作者:白浩;孙朴;陈开杰

来源:中国药房 2019 年 30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3 | 下载:688
作者:
白浩;孙朴;陈开杰
来源:
中国药房 2019 年 30卷 7期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8年10月,收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研究,合计22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日公斤剂量高[SMD=0.62,95%CI(0.29,0.95),P=0.0002]、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低[SMD=-0.90,95%CI(-1.62,-0.18),P=0.01]、肌酐清除率低[SMD=-0.65,95%CI(-1.10,-0.19),P=0.005]、疗程长[SMD=0.45,95%CI(0.18,0.71),P=0.0009]、体质量低[SMD=-0.36,95%CI(-0.60,-0.11),P=0.005]对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结论:血小板基础值低、肌酐清除率低、体质量低,用药疗程长和日公斤剂量高是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