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234

目的 观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探讨紊乱性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8例反复心悸患者,经体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或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标测准确定位房速的起源部位,进而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窦性心律下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先构建左房及肺静脉解剖图,之后在Remap模式下行激动标测,确定房性期前收缩(PACs)和(或)房速(AT)发作时首个心房搏动的最早激动起源位置.用盐水灌注导管先在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若PACs或短暂AT消失则认定为有效.如果标测AT起源于肺静脉,若消融前伴频发PACs和短阵持续性AT,消融一侧肺静脉后均立刻消失,可较肯定确定其起源,则只进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若术中自发PACs和短阵AT较少,考虑到存在起源于其他肺静脉的可能性,则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直至经Lasso电极证实达到完全电隔离.术后1周内复查动态心电图并随访至术后24个月.结果 8例患者术中都有自发性PACs及短暂非持续性AT.经标测确定最早激动点分别起源于RSPV 4例、RIPV 1例、LSPV 3例.8例患者局部消融后PACs和房性心动过速均消失.其中4例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另4例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至完全电隔离.消融前后PACs数量分别为17815.3±10870.5 和 26.9±17.2;术前AT阵数为312.5±536.3,消融

作者:李晓枫;侯煜;刘俊;方丕华;张澍

来源:中国医刊 2010 年 4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234
作者:
李晓枫;侯煜;刘俊;方丕华;张澍
来源:
中国医刊 2010 年 45卷 1期
标签: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机制 三维电解剖标测 射频消融
目的 观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探讨紊乱性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8例反复心悸患者,经体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或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标测准确定位房速的起源部位,进而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窦性心律下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先构建左房及肺静脉解剖图,之后在Remap模式下行激动标测,确定房性期前收缩(PACs)和(或)房速(AT)发作时首个心房搏动的最早激动起源位置.用盐水灌注导管先在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若PACs或短暂AT消失则认定为有效.如果标测AT起源于肺静脉,若消融前伴频发PACs和短阵持续性AT,消融一侧肺静脉后均立刻消失,可较肯定确定其起源,则只进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若术中自发PACs和短阵AT较少,考虑到存在起源于其他肺静脉的可能性,则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直至经Lasso电极证实达到完全电隔离.术后1周内复查动态心电图并随访至术后24个月.结果 8例患者术中都有自发性PACs及短暂非持续性AT.经标测确定最早激动点分别起源于RSPV 4例、RIPV 1例、LSPV 3例.8例患者局部消融后PACs和房性心动过速均消失.其中4例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另4例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至完全电隔离.消融前后PACs数量分别为17815.3±10870.5 和 26.9±17.2;术前AT阵数为312.5±536.3,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