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 | 下载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后乳鼠肠道菌群结构、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小肠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构建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腹泻模型,收集结肠和直肠混合肠道内容物,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乳鼠感染轮状病毒后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后乳鼠粪便中病毒拷贝数及乳鼠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TJP-1)、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链接黏附分子(F11R)基因的表达.采用FITC-葡聚糖检测乳鼠肠道上皮细胞的渗透性.结果 连续灌胃4 d后轮状病毒感染(RV)组乳鼠出现黄色水样粪便.16S rDNA测序结果 显示,RV组与对照(NC)组的菌群分类组成有显著差异,筛选出10个显著差异菌属.NC组的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Paenibacillus、Brevundimonas、Parabacteroides、Bacteroides和Alloprevotella,而RV组的富集菌属为Enterococcus和Shigell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显示,与NC组相比,RV组claudin-4及F11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TJ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RV组肠道通透性较NC组显著升高.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后可能通过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

作者:陆恒章;于美玲;程美慧;刘洋;刘长城;赵微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年 51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 | 下载:8
作者:
陆恒章;于美玲;程美慧;刘洋;刘长城;赵微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年 51卷 12期
标签:
轮状病毒 肠道菌群 紧密连接蛋白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后乳鼠肠道菌群结构、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小肠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构建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腹泻模型,收集结肠和直肠混合肠道内容物,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乳鼠感染轮状病毒后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后乳鼠粪便中病毒拷贝数及乳鼠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TJP-1)、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链接黏附分子(F11R)基因的表达.采用FITC-葡聚糖检测乳鼠肠道上皮细胞的渗透性.结果 连续灌胃4 d后轮状病毒感染(RV)组乳鼠出现黄色水样粪便.16S rDNA测序结果 显示,RV组与对照(NC)组的菌群分类组成有显著差异,筛选出10个显著差异菌属.NC组的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Paenibacillus、Brevundimonas、Parabacteroides、Bacteroides和Alloprevotella,而RV组的富集菌属为Enterococcus和Shigell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显示,与NC组相比,RV组claudin-4及F11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TJ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RV组肠道通透性较NC组显著升高.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后可能通过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