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9 | 下载36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0.2g/次,3次/d;第2周减至0.2g/次,2次/d;第3周减至0.2g/次,1次/d维持,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5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比较、CRP的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6、9、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22(73.3%)、19 (63.3%)、17(56.7%))和26(86.7%)、24(80.0%)、23(7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1±1.0)mm和(35.3 ±1.1)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CRP的变化分别为(8.05±1.21) mg/L和(3.03±1.32) 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作者:朱志芳;于占文;郝兆星;王敬民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2013 年 1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9 | 下载:36
作者:
朱志芳;于占文;郝兆星;王敬民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年 15卷 1期
标签:
受体,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和抑制剂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胺碘酮/治疗应用 心房颤动/药物疗法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0.2g/次,3次/d;第2周减至0.2g/次,2次/d;第3周减至0.2g/次,1次/d维持,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5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比较、CRP的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6、9、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22(73.3%)、19 (63.3%)、17(56.7%))和26(86.7%)、24(80.0%)、23(7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1±1.0)mm和(35.3 ±1.1)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CRP的变化分别为(8.05±1.21) mg/L和(3.03±1.32) 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