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94 | 下载131

目的 评价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 31例患者共62支颈动脉行MSCTA检查,两位研究者独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进行重组,采用NASCET标准测量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计算不同后处理方式研究者本身及研究者间的诊断相关性(r值)及一致性(K值).并对可能影响颈动脉CTA可靠性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①不同后处理方式均有较高的可靠性(P均<0.01),观察者本身的可靠性优于观察者间;②狭窄处血管腔形态(L/S)对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测量干扰因子对AVA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狭窄处直径测量差值对MIP及MPR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参考点直径测量差值对AVA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MIP及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较高.狭窄处直径测量、L/S、测量干扰因子及参考点的选择是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白芝兰;张晓娜;李敏;戚威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年 2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94 | 下载:131
作者:
白芝兰;张晓娜;李敏;戚威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年 25卷 4期
标签: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目的 评价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 31例患者共62支颈动脉行MSCTA检查,两位研究者独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进行重组,采用NASCET标准测量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计算不同后处理方式研究者本身及研究者间的诊断相关性(r值)及一致性(K值).并对可能影响颈动脉CTA可靠性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①不同后处理方式均有较高的可靠性(P均<0.01),观察者本身的可靠性优于观察者间;②狭窄处血管腔形态(L/S)对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测量干扰因子对AVA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狭窄处直径测量差值对MIP及MPR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参考点直径测量差值对AVA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MIP及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较高.狭窄处直径测量、L/S、测量干扰因子及参考点的选择是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