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61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检测颈动脉黏弹性的可行性.方法 将45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n=23)和<50岁组(n=22).采用剪切波频散技术测量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SWES和SWED)、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频散值(SWDs和SWDD);同时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比较2组间各黏弹性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与年龄、血压和PWV的相关性.结果 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校正前后,<50岁组SWEs、SWED、SWDs和SWDD均大于≥50岁组(P均<0.05).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年龄、SBP、DBP和PWV呈负相关(r=-0.282、-0.374、-0.321、-0.256,P均<0.05).≥50岁组中颈总动脉剪切波频散值与PWV呈负相关(r=0.393,P=0.038),<50岁组中与SBP呈正相关(r=0.366,P=0.048).结论 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估颈总动脉黏弹性.

作者:罗向红;张健慧;邵思惠;闫敏;吴蓉;杜联芳;李朝军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年 35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61
作者:
罗向红;张健慧;邵思惠;闫敏;吴蓉;杜联芳;李朝军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年 35卷 9期
标签:
剪切波频散 颈动脉 脉搏波传播速度 黏弹性 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检测颈动脉黏弹性的可行性.方法 将45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n=23)和<50岁组(n=22).采用剪切波频散技术测量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SWES和SWED)、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频散值(SWDs和SWDD);同时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比较2组间各黏弹性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与年龄、血压和PWV的相关性.结果 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校正前后,<50岁组SWEs、SWED、SWDs和SWDD均大于≥50岁组(P均<0.05).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年龄、SBP、DBP和PWV呈负相关(r=-0.282、-0.374、-0.321、-0.256,P均<0.05).≥50岁组中颈总动脉剪切波频散值与PWV呈负相关(r=0.393,P=0.038),<50岁组中与SBP呈正相关(r=0.366,P=0.048).结论 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估颈总动脉黏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