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197

目的 观察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与非HIV感染者存在差异,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67例HIV感染者(HIV感染组)及185例非感染者(非感染组)行冠状动脉CTA(CCTA),将存在≥2种高危形态学特征的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对比分析2组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类型、位置、发生率,以及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组最常见易损斑块类型均为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多位于前降支近段(S6);HIV组≥1个冠状动脉节段出现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非HIV组增加(34.73% vs 24.32%,P<0.05).HIV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治疗时间独立相关[OR=1.29,95%CI(1.04,1.59),P=0.02].结论 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较非感染者增加;ART药物治疗可能是HIV感染者出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培杰;张永高;高剑波;赵清霞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年 36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197
作者:
李培杰;张永高;高剑波;赵清霞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年 36卷 3期
标签:
冠状血管 易损斑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目的 观察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与非HIV感染者存在差异,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67例HIV感染者(HIV感染组)及185例非感染者(非感染组)行冠状动脉CTA(CCTA),将存在≥2种高危形态学特征的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对比分析2组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类型、位置、发生率,以及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组最常见易损斑块类型均为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多位于前降支近段(S6);HIV组≥1个冠状动脉节段出现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非HIV组增加(34.73% vs 24.32%,P<0.05).HIV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治疗时间独立相关[OR=1.29,95%CI(1.04,1.59),P=0.02].结论 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较非感染者增加;ART药物治疗可能是HIV感染者出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