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4 | 下载32

目的 评价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和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PCM(PCM组,50个病灶)及159例乳腺癌(乳腺癌组,163个病灶)DBT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BT诊断准确率.结果 PCM组28例(28/47,59.57%)病灶侧乳晕后导管扩张,主要表现为乳晕后多支管状透亮影(25/28,89.29%),其中22例(22/28,78.57%)双侧乳晕后均见扩张导管,仅3例(3/47,6.38%)双侧同时存在病灶.乳腺癌组6例(6/159,3.77%)见病灶侧乳晕后导管扩张,其中5例(5/6,83.33%)为乳晕后单侧、单支管状致密影或透亮影,1例(1/6,16.67%)为双侧、多支管状透亮影.2组间扩张导管数量、累及单或双侧及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导管扩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M病灶主要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31/50,62.00%)和肿块(19/50,38.00%),肿块多不规则(15/19,78.95%),无毛刺状边缘及微钙化.乳腺癌病灶以肿块为主(127/163,77.91%),多不规则(120/127,94.49%),边缘多模糊/微分叶(67/127,52.76%)或可见毛刺(53/127,41.73%),其中78个(78/127,61.42%)伴微钙化.组间肿块形状、边缘及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块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凹陷和钙化、皮肤增厚与腋窝淋巴结肿大差异亦均无

作者:蒋尧西;彭松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 年 37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4 | 下载:32
作者:
蒋尧西;彭松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 年 37卷 7期
标签:
乳腺炎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目的 评价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和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PCM(PCM组,50个病灶)及159例乳腺癌(乳腺癌组,163个病灶)DBT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BT诊断准确率.结果 PCM组28例(28/47,59.57%)病灶侧乳晕后导管扩张,主要表现为乳晕后多支管状透亮影(25/28,89.29%),其中22例(22/28,78.57%)双侧乳晕后均见扩张导管,仅3例(3/47,6.38%)双侧同时存在病灶.乳腺癌组6例(6/159,3.77%)见病灶侧乳晕后导管扩张,其中5例(5/6,83.33%)为乳晕后单侧、单支管状致密影或透亮影,1例(1/6,16.67%)为双侧、多支管状透亮影.2组间扩张导管数量、累及单或双侧及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导管扩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M病灶主要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31/50,62.00%)和肿块(19/50,38.00%),肿块多不规则(15/19,78.95%),无毛刺状边缘及微钙化.乳腺癌病灶以肿块为主(127/163,77.91%),多不规则(120/127,94.49%),边缘多模糊/微分叶(67/127,52.76%)或可见毛刺(53/127,41.73%),其中78个(78/127,61.42%)伴微钙化.组间肿块形状、边缘及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块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凹陷和钙化、皮肤增厚与腋窝淋巴结肿大差异亦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