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5 | 下载9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经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15例及胃间质瘤41例,观察两组在肿瘤位置、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模式,瘤内坏死、钙化和溃疡及瘤周淋巴结、长径(LD)、短径(SD)、LD/SD、延迟期/动脉期CT值(CTV-D/CTV-A)、延迟期/静脉期CT值(CTV-D/CTV-P)、CTV-P/CTV-A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CTV-D/CTV-A、CTV-D/CTV-P对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胃底(2/15比30/41)、胃体(10/15比9/41)、胃窦(3/15比2/41)]、生长方式[腔内(0/15比21/41)、腔外(11/15比12/41)、混合(4/15比8/41)]、强化模式(9/15比8/41)、瘤内坏死(6/15比32/41)、瘤周淋巴结(6/15比5/41)、CTV-D/CTV-A(1.68±0.24比1.36±0.33,t=3.395)、CTV-D/CTV-P(1.20±0.12比1.07±0.11,t=3.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V-D/CTV-A对胃神经鞘瘤、胃间质瘤鉴别能力最佳,其曲线下面积为0.87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70.7%.结论 当肿瘤位于胃体,呈外生型或混合型生长,均匀渐进性强化,有瘤周淋巴结,且CTV-D/CTV-A>1.395时,胃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作者:王萍;陈光祥;舒健;武超颖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 年 3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5 | 下载:93
作者:
王萍;陈光祥;舒健;武超颖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 年 31卷 2期
标签:
胃神经鞘瘤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经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15例及胃间质瘤41例,观察两组在肿瘤位置、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模式,瘤内坏死、钙化和溃疡及瘤周淋巴结、长径(LD)、短径(SD)、LD/SD、延迟期/动脉期CT值(CTV-D/CTV-A)、延迟期/静脉期CT值(CTV-D/CTV-P)、CTV-P/CTV-A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CTV-D/CTV-A、CTV-D/CTV-P对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胃底(2/15比30/41)、胃体(10/15比9/41)、胃窦(3/15比2/41)]、生长方式[腔内(0/15比21/41)、腔外(11/15比12/41)、混合(4/15比8/41)]、强化模式(9/15比8/41)、瘤内坏死(6/15比32/41)、瘤周淋巴结(6/15比5/41)、CTV-D/CTV-A(1.68±0.24比1.36±0.33,t=3.395)、CTV-D/CTV-P(1.20±0.12比1.07±0.11,t=3.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V-D/CTV-A对胃神经鞘瘤、胃间质瘤鉴别能力最佳,其曲线下面积为0.87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70.7%.结论 当肿瘤位于胃体,呈外生型或混合型生长,均匀渐进性强化,有瘤周淋巴结,且CTV-D/CTV-A>1.395时,胃神经鞘瘤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