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0 | 下载34

目的:通过小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及实验检测结果,研究储存红细胞输注对细菌感染引发的肝损伤作用.方法:在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细菌200μl,感染每只实验小鼠,将400μl红细胞悬液(RBCs)通过异氟烷麻醉小鼠的眼后静脉丛输注.在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采用小动物分子影像技术观察细菌体内成像的结果,检测新鲜和储存RBCs输注造成铜绿假单胞菌诱导感染小鼠的肝损伤及肝切片的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根据细菌体内成像的结果,显示注射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小鼠的肝脏区域诱导最高强度的荧光素酶信号,而且储存RBCs输注在体内增强了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肝损伤;与新鲜RBCs相比,用储存RBCs处理的小鼠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水平显著升高,与肝切片的组织学检查显示一致的结果.结论:储存RBCs的输注增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感染小鼠的体内肝损伤,加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吴涛;陈震;张秋丽;晋晶;张艳春;史荣辉;付秋霞;詹林盛

来源:中国医学装备 2019 年 16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0 | 下载:34
作者:
吴涛;陈震;张秋丽;晋晶;张艳春;史荣辉;付秋霞;詹林盛
来源: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年 16卷 11期
标签:
储存红细胞 细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分子成像 肝损伤
目的:通过小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及实验检测结果,研究储存红细胞输注对细菌感染引发的肝损伤作用.方法:在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细菌200μl,感染每只实验小鼠,将400μl红细胞悬液(RBCs)通过异氟烷麻醉小鼠的眼后静脉丛输注.在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采用小动物分子影像技术观察细菌体内成像的结果,检测新鲜和储存RBCs输注造成铜绿假单胞菌诱导感染小鼠的肝损伤及肝切片的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根据细菌体内成像的结果,显示注射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小鼠的肝脏区域诱导最高强度的荧光素酶信号,而且储存RBCs输注在体内增强了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肝损伤;与新鲜RBCs相比,用储存RBCs处理的小鼠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水平显著升高,与肝切片的组织学检查显示一致的结果.结论:储存RBCs的输注增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感染小鼠的体内肝损伤,加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