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3 | 下载62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FSP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灶起源、病灶大小及数量、病灶生长方式及形态、密度与信号、强化模式以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DFSP患者的发病部位中发生于躯干7例(占58.3%),四肢3例(占25%),头颈部2例(占16.7%),共33个病灶.病灶起源于皮下纤维组织1例,起源于皮肤11例;病灶的平均直径(2.76±0.82)cm.病灶生长方式和形态中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病灶27个,表现为类圆形或浅分叶状;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的病灶6个,表现为扁平状或深分叶状.CT平扫均呈等-稍低密度;MRI的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T2WI-FS及DWI序列均呈明显高信号.2例DFSP患者行CT增强后均呈中等度以上渐进性强化,3例行MRI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均可见索条状差强化区.3例累及浅筋膜深层及周围脂肪,可见"筋膜尾征";2例悬吊于皮肤外,表现为"悬吊征",4例为多结节融合改变,表现为"多结节征"及"子结节外突征".结论:DFSP好发于躯干及四肢,CT平扫密度与MRI信号均与肌肉相仿,T2WI-FS及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病灶内常见低信号纤维成分,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

作者:王传彬;韦超;李乃玉;林婷婷;吴瑶媛;高飞;董江宁

来源:中国医学装备 2021 年 1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3 | 下载:62
作者:
王传彬;韦超;李乃玉;林婷婷;吴瑶媛;高飞;董江宁
来源:
中国医学装备 2021 年 18卷 4期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FSP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灶起源、病灶大小及数量、病灶生长方式及形态、密度与信号、强化模式以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DFSP患者的发病部位中发生于躯干7例(占58.3%),四肢3例(占25%),头颈部2例(占16.7%),共33个病灶.病灶起源于皮下纤维组织1例,起源于皮肤11例;病灶的平均直径(2.76±0.82)cm.病灶生长方式和形态中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病灶27个,表现为类圆形或浅分叶状;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的病灶6个,表现为扁平状或深分叶状.CT平扫均呈等-稍低密度;MRI的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T2WI-FS及DWI序列均呈明显高信号.2例DFSP患者行CT增强后均呈中等度以上渐进性强化,3例行MRI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均可见索条状差强化区.3例累及浅筋膜深层及周围脂肪,可见"筋膜尾征";2例悬吊于皮肤外,表现为"悬吊征",4例为多结节融合改变,表现为"多结节征"及"子结节外突征".结论:DFSP好发于躯干及四肢,CT平扫密度与MRI信号均与肌肉相仿,T2WI-FS及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病灶内常见低信号纤维成分,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