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231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复习近10年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急性起病,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症状偏身舞蹈动作,既往1例有糖尿病史另1例否认糖尿病史,通过测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像,并在1~3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MRI)T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在持续数月后信号减低,T2则表现为多变信号,边界清晰,无水肿征象。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其早期头颅CT表现为高密度影,MRI T1像为高信号、T2像为多变信号,影像学改变可能与高血糖导致血液高黏度、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头颅CT表现要与脑出血相鉴别,要结合磁共振(MRI)及临床表现相鉴别,因此认识这种突发的偏侧舞蹈症状及影像变化有利于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勉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2013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231
作者:
黄勉
来源: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年 7期
标签: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CT/MRI Diabetes Hemichorea CT/MRI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复习近10年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急性起病,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症状偏身舞蹈动作,既往1例有糖尿病史另1例否认糖尿病史,通过测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像,并在1~3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MRI)T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在持续数月后信号减低,T2则表现为多变信号,边界清晰,无水肿征象。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其早期头颅CT表现为高密度影,MRI T1像为高信号、T2像为多变信号,影像学改变可能与高血糖导致血液高黏度、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头颅CT表现要与脑出血相鉴别,要结合磁共振(MRI)及临床表现相鉴别,因此认识这种突发的偏侧舞蹈症状及影像变化有利于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