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5 | 下载0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是否由药物引起的发热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由临床上报的41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进行筛选,挑选出发热病例共29例,其中23例发热在38.5℃以上.对这29份病例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处理方式、转归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9份病例有20份是男性、9份是女性,年龄在30~70岁之间,连续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容易引起大于38.5℃的高热,大多数伴有寒战或恶寒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嗜酸性粒细胞、BCR、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正常或不变或下降,一般都会给予退热药对症处理,停药后1~2 h体温逐渐下降,2~24 h降至正常,寒战或恶寒症状会随着体温好转而消失,换用其他药物不会再出现发热.结论:性别有一定的影响;年龄无明显规律,但青少年较少;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结合临床症状、用药时间、参考实验室指标判断是药物热还是继发性感染.临床医师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治疗情况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作者:王从容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 年 39卷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5 | 下载:0
作者:
王从容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 年 39卷 22期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物热 不良反应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是否由药物引起的发热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由临床上报的41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进行筛选,挑选出发热病例共29例,其中23例发热在38.5℃以上.对这29份病例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处理方式、转归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9份病例有20份是男性、9份是女性,年龄在30~70岁之间,连续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容易引起大于38.5℃的高热,大多数伴有寒战或恶寒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嗜酸性粒细胞、BCR、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正常或不变或下降,一般都会给予退热药对症处理,停药后1~2 h体温逐渐下降,2~24 h降至正常,寒战或恶寒症状会随着体温好转而消失,换用其他药物不会再出现发热.结论:性别有一定的影响;年龄无明显规律,但青少年较少;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结合临床症状、用药时间、参考实验室指标判断是药物热还是继发性感染.临床医师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治疗情况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