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8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配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指数(MPI),比较不同类型EM发病的血管形成特征.结果 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整个月经周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异位内膜、AM异位内膜及同体在位内膜腺体的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位内膜、OEM异位内膜、Ams异位内膜间的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正常内膜VEGF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异位间质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在位及腺肌症异位间质.结论 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会;霍素风;王小艳;窦萍;王丽英;糜若然;张秀兰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2007 年 23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8
作者:
刘建会;霍素风;王小艳;窦萍;王丽英;糜若然;张秀兰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2007 年 23卷 9期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形成机制 微血管密度 周细胞覆盖指数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配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指数(MPI),比较不同类型EM发病的血管形成特征.结果 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整个月经周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异位内膜、AM异位内膜及同体在位内膜腺体的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位内膜、OEM异位内膜、Ams异位内膜间的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正常内膜VEGF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异位间质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在位及腺肌症异位间质.结论 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