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4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病情加重肺弥散功能的变化,比较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肺毛细血管血量的差异,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肺毛细血管量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根据COPD病程随机选取64例稳定期和62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及65例相关指标正常患者,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和COPD急性发作期最大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97.89±12.27)%、(88.96±17.42)%、(84.95±15.26)% (F =12.26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为(98.16±12.85)%、(70.79±17.25)%、(67.61±15.87)% (F =76.202)、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2.46±21.92)%、(31.50±12.82)%和(30.04±11.72)%(F=141.620),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更明显.随着COPD程度加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毛细血管血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320、25.870、27.441,P均<0.01).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时弥散损害更为明显,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变化小.结论 用力

作者:贾慧英;赵明华;韩克斯;徐春莲;王维;孜比尔;巴提曼;买尔哈提;徐世琦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2013 年 29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40
作者:
贾慧英;赵明华;韩克斯;徐春莲;王维;孜比尔;巴提曼;买尔哈提;徐世琦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2013 年 29卷 7期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血量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病情加重肺弥散功能的变化,比较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肺毛细血管血量的差异,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肺毛细血管量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根据COPD病程随机选取64例稳定期和62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及65例相关指标正常患者,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和COPD急性发作期最大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97.89±12.27)%、(88.96±17.42)%、(84.95±15.26)% (F =12.26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为(98.16±12.85)%、(70.79±17.25)%、(67.61±15.87)% (F =76.202)、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2.46±21.92)%、(31.50±12.82)%和(30.04±11.72)%(F=141.620),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更明显.随着COPD程度加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毛细血管血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320、25.870、27.441,P均<0.01).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时弥散损害更为明显,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变化小.结论 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