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 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 Hz/100 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 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 Hz/100 Hz,均诱导30 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

作者: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来源:中国针灸 2012 年 3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作者:
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来源:
中国针灸 2012 年 32卷 8期
标签:
针药复合麻醉 频率 电针 肺切除术 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 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 Hz/100 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 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 Hz/100 Hz,均诱导30 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