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0

目的:评价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与非穴位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穴位组与非穴组,每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均给予电针,穴位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非穴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旁开0.5~1 cm处.每天针刺2次,共治疗4天.主要观察每日腹痛情况、腹胀症状改善时间、首次出现自行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等.结果:穴位组较非穴组可迅速缓解腹痛、减轻腹胀,在疼痛面谱量化评级、首次排气时间[(51.35±32.40)h vs (101.85±53.87) h]、首次排便时间[(82.70±57.27)h vs(154.70±145.28)h]、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119.65±56.16)h vs(231.95±180.89) 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中转手术治疗人数、死亡人数及1年随访再入院治疗人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数据提示穴位组有改善趋势.结论: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肠道蠕动,较非穴位组疗效有明显优势.

作者:文谦;陈炜炜;李佳;赵雨;李宁;王成伟

来源:中国针灸 2012 年 32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0
作者:
文谦;陈炜炜;李佳;赵雨;李宁;王成伟
来源:
中国针灸 2012 年 32卷 11期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电针 穴,支沟 穴,足三里 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与非穴位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穴位组与非穴组,每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均给予电针,穴位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非穴组选取双侧支沟、足三里旁开0.5~1 cm处.每天针刺2次,共治疗4天.主要观察每日腹痛情况、腹胀症状改善时间、首次出现自行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等.结果:穴位组较非穴组可迅速缓解腹痛、减轻腹胀,在疼痛面谱量化评级、首次排气时间[(51.35±32.40)h vs (101.85±53.87) h]、首次排便时间[(82.70±57.27)h vs(154.70±145.28)h]、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119.65±56.16)h vs(231.95±180.89) 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中转手术治疗人数、死亡人数及1年随访再入院治疗人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数据提示穴位组有改善趋势.结论:电针支沟、足三里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肠道蠕动,较非穴位组疗效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