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4

目的:明确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操作和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60具干颅骨,选取面颅宽度测量点,观察翼腭窝变异情况.对6具成人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面颅宽度、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结果:选取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作为面颅宽度,3具干颅存在翼腭窝变异.对湿颅行双侧针刺操作(共12次),针均进入翼腭窝;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左侧(5.88±3.70)mm、右侧(6.43±5.54) mm.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左侧(2.77±3.99)mm、右侧(2.53±3.10) mm,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左侧(2.83±4.05)mm、右侧(2.67±4.95) mm,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操作时针具可进入翼腭窝,但直接触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②临床治疗鼻炎疗效可能与针

作者:张路;房东亮;姜大魏;许智先;郭孟萌;陈立和;林佩君

来源:中国针灸 2016 年 36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4
作者:
张路;房东亮;姜大魏;许智先;郭孟萌;陈立和;林佩君
来源:
中国针灸 2016 年 36卷 11期
标签:
针刺 蝶腭神经节 可行性 安全性 acupunctur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feasibility safety
目的:明确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操作和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60具干颅骨,选取面颅宽度测量点,观察翼腭窝变异情况.对6具成人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面颅宽度、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结果:选取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作为面颅宽度,3具干颅存在翼腭窝变异.对湿颅行双侧针刺操作(共12次),针均进入翼腭窝;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左侧(5.88±3.70)mm、右侧(6.43±5.54) mm.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左侧(2.77±3.99)mm、右侧(2.53±3.10) mm,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左侧(2.83±4.05)mm、右侧(2.67±4.95) mm,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操作时针具可进入翼腭窝,但直接触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②临床治疗鼻炎疗效可能与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