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6 | 下载0

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了针灸临床的有效性,但仍有研究显示针刺与假(安慰)针无差异,从而对针灸的特异性提出了质疑.原因可能在于针灸为复杂干预,干预实施过程中可产生独特的非特异性效应,且产生这一效应的影响因素众多,常常被忽视,因而无法有效地评估针灸的疗效.而产生针灸非特异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期望效应、医师权威性、患者针灸经历等,可能与期望的生物学效应、霍桑效应和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等机制有关.

作者:林丽婷;刘艺;石广霞;朱雯;张欣;闫超群;王雪蕊;刘存志

来源:中国针灸 2016 年 36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6 | 下载:0
作者:
林丽婷;刘艺;石广霞;朱雯;张欣;闫超群;王雪蕊;刘存志
来源:
中国针灸 2016 年 36卷 12期
标签:
针灸 非特异性 特异性 影响因素 机制 综述 acupuncture non-specific effect specific effect impact factor mechanism review
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了针灸临床的有效性,但仍有研究显示针刺与假(安慰)针无差异,从而对针灸的特异性提出了质疑.原因可能在于针灸为复杂干预,干预实施过程中可产生独特的非特异性效应,且产生这一效应的影响因素众多,常常被忽视,因而无法有效地评估针灸的疗效.而产生针灸非特异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期望效应、医师权威性、患者针灸经历等,可能与期望的生物学效应、霍桑效应和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等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