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24

目的 进一步了解林生地霉的形态学特征和产孢方式.方法 受试菌株复苏后,转种于沙堡培养基,37℃和27℃温箱培养3周,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对其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进行光镜观察.在培养1周时,挑取菌落常规制片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培养第2~3 d,菌落开始生长,初为白色绒毛样、粉末样,1~2周后菌落均转变为乳酪样,其中37℃下培养的菌落转变较早.菌丝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分支、分隔菌丝,成链的关节孢子和圆形、椭圆形小分生孢子.酵母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芽生孢子,少量的厚膜孢子、外生或内生的关节孢子,菌丝稀少.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分支末端或侧面着生球形、棒状的分生孢子,末端凹陷.透射电镜下可见分生孢子与菌丝分离时全壁断裂,另一端正在出芽.结论 林生地霉包括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形态和链状排列的矩形关节孢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分生孢子、厚膜孢子以及分支、分隔菌丝为其形态学特征,有芽殖、外生和内生节孢子三种产孢类型.

作者:朱敬先;唐旭华;尹瑞瑞;林元珠;高顺强;刘贵生;王丽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 年 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24
作者:
朱敬先;唐旭华;尹瑞瑞;林元珠;高顺强;刘贵生;王丽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 年 1卷 2期
标签:
林生地霉 电镜 光镜 形态学
目的 进一步了解林生地霉的形态学特征和产孢方式.方法 受试菌株复苏后,转种于沙堡培养基,37℃和27℃温箱培养3周,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对其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进行光镜观察.在培养1周时,挑取菌落常规制片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培养第2~3 d,菌落开始生长,初为白色绒毛样、粉末样,1~2周后菌落均转变为乳酪样,其中37℃下培养的菌落转变较早.菌丝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分支、分隔菌丝,成链的关节孢子和圆形、椭圆形小分生孢子.酵母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芽生孢子,少量的厚膜孢子、外生或内生的关节孢子,菌丝稀少.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分支末端或侧面着生球形、棒状的分生孢子,末端凹陷.透射电镜下可见分生孢子与菌丝分离时全壁断裂,另一端正在出芽.结论 林生地霉包括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形态和链状排列的矩形关节孢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分生孢子、厚膜孢子以及分支、分隔菌丝为其形态学特征,有芽殖、外生和内生节孢子三种产孢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