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6

目的为研究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FPC)恶变演变过程.方法采用LAB免疫组化染色对29例家族遗传息肉病,24例大肠癌和28例腺瘤性息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恶变FPC和大肠癌组织中PCNA表达较高,明显高于恶变FPC组未恶变息肉,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P<0.01);恶变FPC组织PCNA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恶变FPC组中未恶变的息肉明显高于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有显著差异(P<0.05);未恶变FPC组息肉PCNA表达与腺瘤性息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PC恶变演变过程是逐渐发生的,应进行连续监测;FPC一但恶变,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FPC恶变后另一些未癌变息肉尽管没有癌变但已属于高危癌前病变,手术中应将所有息肉一并切除.

作者:魏东;高春芳;戴丽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 年 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6
作者:
魏东;高春芳;戴丽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 年 9卷 2期
标签:
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大肠癌 结肠腺瘤性息肉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目的为研究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FPC)恶变演变过程.方法采用LAB免疫组化染色对29例家族遗传息肉病,24例大肠癌和28例腺瘤性息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恶变FPC和大肠癌组织中PCNA表达较高,明显高于恶变FPC组未恶变息肉,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P<0.01);恶变FPC组织PCNA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恶变FPC组中未恶变的息肉明显高于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有显著差异(P<0.05);未恶变FPC组息肉PCNA表达与腺瘤性息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PC恶变演变过程是逐渐发生的,应进行连续监测;FPC一但恶变,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FPC恶变后另一些未癌变息肉尽管没有癌变但已属于高危癌前病变,手术中应将所有息肉一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