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0 | 下载159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标准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茵陈蒿汤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鼻饲茵陈蒿汤(茵陈18 g,栀子9 g,生大黄9 g),每日1剂,连续使用7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腹腔内压、肠内营养热卡数、痰培养和尿培养情况、肠道菌群移位率,治疗终点的实际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治疗后7d反映器官功能损伤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更显著[AST (U/L) 102.5±12.6比175.4±18.5,ALT(U/L)127.6±15.5比180.9±16.3,TBil (mmol/L) 15.7±3.6比23.0±4.7,DBil (mmol/L

作者:杨润华;陈娇;高戎;陈王凯;时良玺;阚民强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年 2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0 | 下载:159
作者:
杨润华;陈娇;高戎;陈王凯;时良玺;阚民强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年 23卷 3期
标签:
茵陈蒿汤 脓毒症 肝损伤 肠道菌群移位 肠内营养 病死率 Yinchenhao decoction Sepsis Liver injury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Enteral nutrition Mortality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标准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茵陈蒿汤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鼻饲茵陈蒿汤(茵陈18 g,栀子9 g,生大黄9 g),每日1剂,连续使用7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腹腔内压、肠内营养热卡数、痰培养和尿培养情况、肠道菌群移位率,治疗终点的实际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治疗后7d反映器官功能损伤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更显著[AST (U/L) 102.5±12.6比175.4±18.5,ALT(U/L)127.6±15.5比180.9±16.3,TBil (mmol/L) 15.7±3.6比23.0±4.7,DBil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