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4 | 下载39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HBS)不同造模时间点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调节T细胞的变化特征,探讨两者在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旋毛虫幼虫囊泡(350~400条)感染成年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2、8周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EMG),评价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取大鼠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细胞比例,评价不同时间点调节T细胞比例变化特征.[结果]①CRD联合EMG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可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②3组不同扩张压力(20、40、60 mmHg)下,旋毛虫急性感染2、8周后(以相同年龄及相同饲养环境的大鼠为对照)腹壁肌电放电次数均显著增加,80 mmH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旋毛虫急性感染后可导致内脏高敏感性,该效应可持续至少8周.③在急性感染后2周,外周血CD4+CD25+/CD4+明显减少,而至模型诱导成功8周后,血CD4+ CD25+/CD4+比例趋于正常.[结论]旋毛虫PI-IBS早期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调节性T细胞下调增高,晚期调节性T细胞趋于正常,而内脏高敏感性持续存在.

作者:蔺蓉;丁震;马欢;钱伟;侯晓华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 年 19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4 | 下载:39
作者:
蔺蓉;丁震;马欢;钱伟;侯晓华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 年 19卷 6期
标签: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旋毛虫 内脏敏感性 调节T细胞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HBS)不同造模时间点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调节T细胞的变化特征,探讨两者在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旋毛虫幼虫囊泡(350~400条)感染成年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2、8周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EMG),评价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取大鼠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细胞比例,评价不同时间点调节T细胞比例变化特征.[结果]①CRD联合EMG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可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②3组不同扩张压力(20、40、60 mmHg)下,旋毛虫急性感染2、8周后(以相同年龄及相同饲养环境的大鼠为对照)腹壁肌电放电次数均显著增加,80 mmH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旋毛虫急性感染后可导致内脏高敏感性,该效应可持续至少8周.③在急性感染后2周,外周血CD4+CD25+/CD4+明显减少,而至模型诱导成功8周后,血CD4+ CD25+/CD4+比例趋于正常.[结论]旋毛虫PI-IBS早期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调节性T细胞下调增高,晚期调节性T细胞趋于正常,而内脏高敏感性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