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9

目的 分析胆胀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胆胀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深圳市中医院2011年至2019年门诊治疗胆胀病例中的性别年龄、证型、证素和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并导出;结合系统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对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病例1 374例,40~59岁(657)年龄段患者最多.中医证型34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肝胆湿热(370)、肝郁脾虚(262)、湿热蕴脾(156).病位证素8个,前3位为肝(978)、脾(554)、胆(370).病性证素10个,前3位为气滞(570)、湿(538)、热(533).涉及中药325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金钱草(1 274)、郁金(1 192)、瓜萎皮(938)等;核心药对有郁金-金钱草、瓜蒌皮-丝瓜络等.结论 气郁为胆胀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湿热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易夹杂血瘀、痰结、阳亢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以调气、制湿、治心为基本原则,祛邪顾本,痰湿并治,气血同调,常配伍平肝息风药、消食药和清热药等.

作者:张伟健;李海文;梁艺钟;黄彦子;陈新博;刘禹翔;姜小艳;康建媛;李京伟;郭绍举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2021 年 3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9
作者:
张伟健;李海文;梁艺钟;黄彦子;陈新博;刘禹翔;姜小艳;康建媛;李京伟;郭绍举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年 30卷 4期
标签:
胆胀 中医证型 证候要素 用药规律
目的 分析胆胀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胆胀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深圳市中医院2011年至2019年门诊治疗胆胀病例中的性别年龄、证型、证素和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并导出;结合系统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对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病例1 374例,40~59岁(657)年龄段患者最多.中医证型34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肝胆湿热(370)、肝郁脾虚(262)、湿热蕴脾(156).病位证素8个,前3位为肝(978)、脾(554)、胆(370).病性证素10个,前3位为气滞(570)、湿(538)、热(533).涉及中药325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金钱草(1 274)、郁金(1 192)、瓜萎皮(938)等;核心药对有郁金-金钱草、瓜蒌皮-丝瓜络等.结论 气郁为胆胀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湿热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易夹杂血瘀、痰结、阳亢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以调气、制湿、治心为基本原则,祛邪顾本,痰湿并治,气血同调,常配伍平肝息风药、消食药和清热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