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1 | 下载84

由于眼部存在较多的屏障,眼后节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困扰药学专家及眼科专家的难题.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科学工作者们尝试采用传统给药方法治疗视网膜疾病,并通过增加药物的渗透性、黏性等对常规用药途径进行优化改进.一些新型给药载体,如纳米胶束、纳米粒子、脂质体、凝胶等被引进用于眼部给药,这些新型给药系统具有刺激性小、角膜前停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本文主要从局部给药途径和给药载体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许凯;陈强;梁丽娜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 年 2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1 | 下载:84
作者:
许凯;陈强;梁丽娜
来源: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 年 27卷 2期
标签:
视网膜 给药途径 给药载体 retina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drug carrier
由于眼部存在较多的屏障,眼后节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困扰药学专家及眼科专家的难题.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科学工作者们尝试采用传统给药方法治疗视网膜疾病,并通过增加药物的渗透性、黏性等对常规用药途径进行优化改进.一些新型给药载体,如纳米胶束、纳米粒子、脂质体、凝胶等被引进用于眼部给药,这些新型给药系统具有刺激性小、角膜前停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本文主要从局部给药途径和给药载体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