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西黄丸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和SwissADME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对应靶点,GEPIA数据库分析靶点基因在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和Cytoscape3.9.0软件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运用CB-Dock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194个活性成分,147个差异表达靶点基因(上调靶点基因89个、下调靶点基因58个).GO功能分析得到生物过程19个、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16个.KEGG通路富集得到9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调控细胞周期、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生存分析得到MAPK3、CDK1、PLK1等8个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核心靶点基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洋椿苦素、桑色素、辛酸丁酯等活性成分与8个预后相关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论 西黄丸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MAPK3、CDK1、PLK1等肝癌预后相关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肝癌及延长肝癌患者生
作者:冯文敏;吴铠悦;黄月萍;刘亚茹;赵洪波;刁勇;朱亚玲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 年 47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