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4

从红花桑寄生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7β-羟基-何帕-22(29)-烯-3β-棕榈酸酯(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3β-羟基-何帕-22(29)-烯(4)、3β,15α-二羟基-羽扇-20(29)-烯(5)、羽扇-20(29)-烯-3-O-α-D-葡萄糖苷(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夹竹桃苷元-3-O-α-D-葡萄糖苷(8)、二十二烷酸(9)、二十八烷醇(10).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首次从红花桑寄生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全裕;冯珊;张永红;倪峰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年 41卷 2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4
作者:
刘全裕;冯珊;张永红;倪峰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年 41卷 21期
标签:
红花桑寄生 化学成分 三萜酯 Scurrula parasitica chemical constituents triterpenoid ester
从红花桑寄生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7β-羟基-何帕-22(29)-烯-3β-棕榈酸酯(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3β-羟基-何帕-22(29)-烯(4)、3β,15α-二羟基-羽扇-20(29)-烯(5)、羽扇-20(29)-烯-3-O-α-D-葡萄糖苷(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夹竹桃苷元-3-O-α-D-葡萄糖苷(8)、二十二烷酸(9)、二十八烷醇(10).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首次从红花桑寄生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