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 | 下载0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60±1.09)%,(28.01±1.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79±2.78)%,(25.39±1.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03±41.51),(76.77±15.27) μg·L-1,Tmax分别为(2.33±0.29),(3.00±0)h,AUC0-11h分别为(2 814.05±1 070.37),(1 580.63±208.27) μg·h·L-1,MRT0-11h分别为(4.20±0.33),(4.54±0.34)h,T1/2分别为(4.61±4.11),(1.07±0.13)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

作者:杜清;罗晶;管咏梅;肖芳;臧振中;金晨;陈丽华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9 年 44卷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 | 下载:0
作者:
杜清;罗晶;管咏梅;肖芳;臧振中;金晨;陈丽华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年 44卷 16期
标签:
雷公藤甲素 芍药苷 皮肤和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60±1.09)%,(28.01±1.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79±2.78)%,(25.39±1.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03±41.51),(76.77±15.27) μg·L-1,Tmax分别为(2.33±0.29),(3.00±0)h,AUC0-11h分别为(2 814.05±1 070.37),(1 580.63±208.27) μg·h·L-1,MRT0-11h分别为(4.20±0.33),(4.54±0.34)h,T1/2分别为(4.61±4.11),(1.07±0.13)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